查看原文
其他

校友动态|格非《江南三部曲》获茅盾文学奖

昨天上午,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评奖办公室发布公告,我校中文系1981级校友格非的《江南三部曲》在第六轮投票中以最高票最终获得本届茅盾文学奖。校友会在此表示热烈祝贺!其他获奖作品为王蒙《这边风景》、李佩甫《生命册》、金宇澄《繁花》及苏童《黄雀记》(按得票数排序)。




格非,生于1964年,江苏镇江丹徒人。1981年考入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留校任教。2000年获文学博士学位,并于同年调入清华大学中文系。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著有《格非文集》、《欲望的旗帜》、《塞壬的歌声》、《小说叙事面面观》、《小说讲稿》等。

《江南三部曲》是格非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酝酿构思,沉潜求素,到2011年终于完成定稿的系列长篇巨作。作者在坚守高贵艺术性的同时,用具有穿透力的思考和叙事呈现了一个世纪以来中国社会内在精神的衍变轨迹。江南三部曲分别是指:《人面桃花》、《山河入梦》、《春尽江南》。


【采访实录】格非:这个社会不能承受漂亮文字


记者:从《人面桃花》、《山河入梦》到《春尽江南》,“乌托邦”三部曲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格非:我在写第一部《人面桃花》时,曾经大致地对三部曲的走向有过一个设计:第一部当然我就放在辛亥革命前后来考虑;第二部可能到了上世纪50年代;第三部写的是当下———到什么时候就算什么时候。关于乌托邦三部曲,第一部的时候当然乌托邦的气氛很浓;第二部里面社会主义这个过程也是很清晰的;到了第三部的时候,我最初是想从经济方面入手做乌托邦的批判性。因为我们这个社会除了经济话语之外,我觉得不存在其他的话语,当初有这么一个设想。

但是这个设想我最后放弃了,我觉得可能经济的问题已经不是最大的问题了,到我开始写作的时候,我觉得想法发生很大的变化,所以应该说到第三部的时候,我已经觉得这三部曲之间的联系不是太重要了。我简单地做了一些勾连,就是三部之间有些连续性。当然你可以三部一起读,因为它里面都写到了花家舍,情节上也有些层级关系,但是也可以分开。

记者:你刚才提到,写作《春尽江南》开始阶段想法发生很大变化,具体怎么变?又是通过什么促成的这种改变?

格非:在我写《春尽江南》之前,有很多人喜欢《山河入梦》,另外一部分人喜欢《人面桃花》,这两派的人都给我写信,说你应该怎么写第三部,给我出主意,然后说文字一定要注意。当然我就受他们影响很大,太想把《春尽江南》跟前面两部统筹起来考虑了吧,希望能够延续过去那种比较注重氛围、精雕细琢的文字。

我2009年开始动笔,写了有七八万字,但是我发现文字上感觉不对。我觉得在我们这样肮脏的、乌糟的社会里面,你要写一种很美的文字很可笑,我觉得说不过去的,无法回避。我觉得句子还是要自然一些,所以虽然第一稿的文字是很漂亮的,但是我觉得这个社会根本不能承受这么漂亮的东西,我觉得很恶心,有点做作,受不了,所以我把它废掉了。2009年的下半年又开始重新写。第一句话就是“现在,我已经是你的人了。”上来就是一个性爱的场面,我希望它更加直截了当,直接地进入社会得了,不要有那么多的铺垫,然后让句子、语言更加自然一些,是这样的一个考虑。

记者:社会现实的“粗糙”与文字的“漂亮”与否之间有必然关系吗?

格非:当然,我要描写当代生活、当代社会的现实,那么你要用一种带有浪漫的,特别注重氛围和诗意的语句,我觉得有点虚假,感觉上不够有力量;另外节奏上也过于缓慢。因为现在的生活节奏非常快,生活中充满了即用即弃的东西。我觉得越来越速食化的社会趋向与叙事节奏不相配。我确实很少有文章写废掉的,《人面桃花》刚开始写的时候也有过这个情况,但是(像这次)写了七八万字再废掉很少见。当然如果我不废,这么写下去可能是另外一个小说。最重要的是节奏太慢,我觉得不能忍受。

记者:“乌托邦”三部曲里,《人面桃花》里的秀米,《山河入梦》里的姚佩佩,以及《春尽江南》里的家玉,都是女性形象示人,这方面你是不是有自己的倾向性?

格非:对,我觉得可能我们一般倾向于把女性作为一个美好事物的象征。在我的日常经验当中,我觉得她们比男的可能更纯洁、更勇敢。这是我的经验当中的一部分,有些女孩子你别看她很柔弱,其实她很较真,很多事情她敢做。男孩子相对来说可能更加圆滑,社会经验需要他扮演一种角色,女孩子可能更情感化了;我觉得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女孩子可能更敏感,另外由于男女在文化上形成很大的差异性,导致了女的在社会生活当中遭受到的痛苦、感受到的痛苦可能要更深、更容易被人忽略,所以我可能会选择女性作为很重要的人物。

对于“商标”:“我已经很节制了”

记者:明显感觉《春尽江南》中对物品“商标”的事无巨细,例如化妆品是兰蔻、香奈儿,咖啡是星巴克,这与你此前作品有很大差异。有评论认为你作为“实力派作家”,新作中对日常生活经验的陈列太过频繁了,你怎么看?

格非:小说描写的是这个时代,所有的东西都需要你进行仔细的考察,而一个好的小说家必须呈现出器物以及周围的环境。比如说很多人对小说中出现“7-11”(便利店商标)表示很吃惊,觉得不应该写。我觉得这根本就不是“小资”,它就是在你家楼下,是你生活的一部分。你要表现这个时代,不涉及到这个时代的器物怎么得了?包括商标,当然要求写作者准确,比如你戴的是什么围巾、穿的什么衣服。书中出现的有些商标比如一些奢侈品牌我不一定用,但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会向我提及,我便会专门去了解:“这有这么重要的区别吗?”他们就会跟我介绍。器物能够反映一个时代的真实性。

也可能有人觉得这是在炫耀,我毫无这种想法,而且我已经很节制了。《红楼梦》里的器物都非常清晰,一个不漏———送了多少袍子、多少人参,都会列出来。但《红楼梦》的眼光不仅仅停留在家长里短和琐碎,它有大的关怀。我希望《春尽江南》也有这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比较细碎,另外一方面,也能把我个人对这个社会比较大的观感写出来。两者缺一不可。“新写实小说”非常好的一面是确实注意到了现实,但问题在于流于鸡毛蒜皮。你不能说,你想要描述一个相对重要的经验,但你对日常生活却视而不见。所以这种看法完全割裂了小说的这两个基本材料。

记者:另外,有作者质疑在《春尽江南》第104页出现了一个单独被特殊强调的黑体字“钱”,这种对时代的剖析是否过于直白了?

格非:我就是希望读者读到这里稍微留意一下“钱”这个字,我也没用黑体字,只是作为单独一段处理。我不知道书上有没有被处理成黑体字。这是写作时即兴的写法,没有特别深思熟虑。突出“钱”很重要,不管是受害者,还是施暴者,最后都是可以用“钱”来解决的。现在这个社会,出了重大事故,比如一群孩子死于非命,我觉得最悲哀的是,孩子尸骨未冷,马上就讲到赔偿数额,若有比较高的赔偿,会立刻住口。每次遇到这种事情我都非常悲伤。小说里面写到老奶奶也是这样,她不管孩子是不是医疗事故,她反正要钱。这是我们社会的一个特征,至少获得钱是一种很大的安慰。




(本文选自《南方都市报》凤凰读书)
1、哪些作品能入选茅盾文学奖?

茅盾文学奖每四年评选一次。参评作品须体现长篇小说体裁特征,版面字数13万字以上,于评奖年限内在中国大陆地区首次成书出版。用少数民族文字创作的长篇小说,应以其汉语译本参评。

同时,茅盾文学奖评奖办公室向中国作家协会团体会员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艺术局、出版单位、大型文学期刊和持有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的重点文学网站等征集参评作品。作品的参评条件以评奖办公室公告为准。只能由单位提出作品参评申请,而不接受个人申报作者可向上述单位提出作品参评申请。评奖办公室不接受个人申报。

2、茅盾文学奖是哪些人选出来的?

评奖委员会成员应为关注和了解全国长篇小说创作情况的作家、评论家和文学组织工作者,均以个人身份参与评奖工作。年龄一般不超过70岁。

3、第九届茅盾文学奖大事纪?

(1)2015年3月16日,中国作协官网发放《茅盾文学奖评奖条例(2015年3月13日修订)》,包括参评资格、评选流程的解释。

(2)2015年5月15日,中国作协官网“中国作家网”对外公布“第九届茅盾文学奖参评作品目录”,共有 252 部作品符合《茅盾文学奖评奖条例》所规定的参评条件入围本届茅盾文学奖。其中包括不乏之前已成名的王蒙、王安忆、贾平凹、苏童等大家,也包括一大批70后中生代作家徐则臣、田耳、鲁敏、宁肯等,亦有像笛安等80后的作家开始显露在参评目录中。

(3)2015年8月12日,评委会公布10部提名作品。其中包括作为30后的王蒙,50后作家4位——李佩甫、林白、金宇澄、阎真;60后作家4位——格非、 苏童、红柯、范稳;以及唯一70后也是上提名最年轻的作家徐则臣。此前252部中的80后作家,最终无一入提名。而最终的获奖者则没有变化,仍然应是将有不超过5部作品获奖。



扫描二维码,关注校友会微信平台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详情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